徐悲鸿原名徐寿康,我国著名的画家、美术教育家,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,生于1895年,卒于1953年,江苏宜兴人。他为什么改名徐悲鸿呢?说起来还有一段悲酸的经历。
徐悲鸿从小喜爱绘画,一心想进学堂学习绘画,可是家庭贫寒,其父亲拿不出钱来交学费,他曾向别人借钱,谁也不愿借给这个穷小子。常做苦工的他,有一天漫步街头,想起心中抱负难以施展,深感世态炎凉,情不自禁的悲痛起来,觉得自己犹如鸿雁哀鸣。于是,他把“寿康”,改名为“悲鸿”,以哀鸿自励,从此发奋自学绘画。
徐悲鸿姓名分析
从NISS名字识别系统上论:
徐一姓氏,左右结构,属弱型字,音律为xú。
悲一意为悲酸,伤心难过;上下结构,属于弱型字:音律为 bēi。
鸿——鸿雁;左右结构,属强型字:音律为 hóng 。
展开全文
徐悲鸿寓意为以哀鸿自励,名字的字义是像鸿雁孤独地悲鸣。这充分反映了他早期的贫苦艰辛。姓名字形搭配得当,具有结构上的形体美,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徐悲鸿的艺术才华。姓名的音律信息过于低调,缺乏高昂气势;这种音律信息使人的性格过于柔和。由于该姓名潜移默化的作用,这位艺术大师的性格一生都很柔和, 内向拘谨,自尊心极强,富有同情心。
后来徐悲鸿终得以留学法国,他系统地学习西方绘画艺术,洋为中用,擅长油画、中国画,尤精素描。对中国画,他主张:“古法之佳者守之,垂绝者继之,不佳者改之,未足者增之,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”。他在绘画技法上自成一家,所画花鸟、风景、走兽,简练明快,富有生机,尤以画马驰誉中外。徐悲鸿以自身经历痛感美术教育的重要性,他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,正谓“德泽四
方”。为了弘扬这位艺术大师的卓越成就,在北京市新街口附近专门建立了徐悲鸿纪念馆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