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交银海外中国互联网,(https://xueqiu.com/6957527578/329332889)
$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(LOF)A(F164906)$
我们知道,美国股市个人投资者比例较低(约10%-20%,远低于A股的约60%),这也导致了两个市场的风格迥然不同。那么,美股为什么个人投资者少?是他们真的不喜欢股市么?
其实不尽然,这也是一系列原因共同导致的。
在美国股市诞生之初,并没有“机构投资者”概念,美国股市“去个人投资者化”,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自然演绎的过程,根本就没有人为因素,更与所谓的注册制无关。
实际上,美国股市“去个人投资者化”,开始源于两股“市场化”力量的强大作用:一是被严厉监管的众多证券投资基金,赢得了美国家庭理财的普遍信赖与青睐;二是规模庞大的私人养老金,成为了美国资本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者。正是这两股“市场化”的力量感化并“招安”了广大的美国个人投资者,开始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自动退出股市。
我们先来说说证券投资基金。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社会化的理财工具,它集合大量个人投资者小额资金进行批量组合投资,以期获取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收益。这是世界股市“去个人投资者化”的启蒙与尝试。1868年,英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只“封闭式基金”。直至1924年,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只“开放式基金”。此后,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全球基金业发展的中心。
证券投资基金的主要特点是:专家理财、组合投资、长期投资、分散风险。它充分利用“集合投资”的专业优势、人才优势、信息优势、资金优势,有效解决了单个个人投资者小额投资的高成本、高风险的缺陷与短板,它不但节约了单个个人投资者大量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,而且从长期投资绩效来看,它能够帮助个人投资者获得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收益。实践证明,除少数个别成功的牛散外,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炒股的长期收益率,剔除通货膨胀后可能均为负数。当前美国证券投资基金净资产逾31万亿美元,甚至超过全美银行业总资产。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净资产总计约33万亿元人民币,不及银行总资产的10%。这正是中国机构投资者“弱势”的最强有力证据。
说完基金,我们再来看看养老金。美股有40万亿美元养老金,其中有12.5万多亿美元投资于美国证券投资基金,比例非常高,养老金早就成为了美国资本市场规模最庞大的“机构投资者”。
而我国养老金规模仅1.5万亿美元,它不仅是我国养老保障体制的最大短板,同时这也对我国资本市场助力有限。其实养老金最看重的就是“安全性”。养老金的入市,一方面能够稳定资本市场,另一方面也能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挑选“又稳又好”公司的标杆。但这方面,我们同样有所欠缺。
这是美股“去个人投资者化”的基本逻辑:由于美国民众构建了“社保+私人养老金+商业人寿险”的三条腿的养老储蓄体系,并由此获得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程保障。因此,“为养老而投资”成为美国家庭理财的终极目标,而并非是自己投资股市,这个观念已深入人心。
除此之外,普通投资者在美股需要付出高昂的主动投资成本。其中佣金与税费部分,虽然部分券商免佣金,但资本利得税(短期最高37%+州税)、股息税等仍存在,频繁交易成本高。且普通投资者的信息劣势对比同样明显,他们难以获取华尔街级别的数据(如卫星图像、另类数据)或专业分析工具(如彭博终端),在起跑线上已经落后。
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即美国发达的被动投资文化。例如标普500指数基金年化费用率仅0.03%(如$VOO),个人投资者更倾向通过ETF/共同基金分散风险,而非个股投机。在2023年美股ETF规模达7.2万亿美元,近半由个人投资者持有(ICI数据)。
总而言之,美股个人投资者少的本质是市场进化结果: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+养老金制度分流资金+机构专业化碾压+被动投资便利性+高投机成本,共同推动个人资金从直接炒股转向间接投资。这种结构也使得美股波动性较低(标普500年化波动约15%,低于上证综指的约25%)。
(来源:东方财富网,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)
市场有风险,投资须谨慎。本文观点仅代表当下观点,今后可能发生改变,仅供参考,不构成实质性建议。本报告中的信息来源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,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,所涉及任何法律问题不作任何保证。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,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。
$中概互联网LOF(SZ164906)$ $阿里巴巴-W(09988)$ @雪球基金 @雪球创作者中心 @今日话题 @富兰克凌@陈达美股投资@张仁泽全球投资 #美股# #美股风向标# #美国经济#